不同消费时代的渠道如何变化?中国新的消费时代即将到来吗?
编者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段晓璋说“rdquo; (ID:DuanLangShuo)
最近,几位前辈指示我在空闲时间阅读两本与消费有关的书:一本是关于美国零售渠道的变化《品类杀手》(哈佛出版社,2003年写的);另一个是日本人。写关于消费趋势《第四消费时代》(Miura Exhibition,2014年新书)。
《品类杀手》简单明了,它告诉邮件订单目录的演变和变化——百货商店——类别杀手——连锁超市。可以看出,渠道始终遵循客户群的节奏:当消费者仍然聚集在城镇(1930年之前)时,西尔斯通过邮购目录销售给城镇居民;当消费者涌入大城市(1930-1950)时,梅西百货公司在这个城市迅速发展,拥有豪华的商店和热情的购物指南;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1980)之后,富裕的中产阶级开始居住在郊区,Home Depot,Toys R Us。开始兴起,满足中产阶级家庭的一站式深度购物需求;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富裕和批判,对价格和购物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利店,城市1元店(Dollar Tree等)购物方式的比例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方便。
(汇章资本对频道变化的总结)
作者总结了这种变化的过程,即“零售达尔文主义”,即零售渠道的演变是适者生存的残酷效率竞争。沃尔玛的儿童鞋是自嘲的。如果消费电子产品的毛利低,竞争激烈,那就是出售白菜的业务。这个零售可以说是卖白菜的生意,需要谈一点。效率,扣除成本。我认为谈论零售从“成本”纬度已经很多,采购成本,人员成本,租用水和电,客户成本等。但根据我最近的观察,消费者有三种不同的需求水平:
距离近: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从邮购,百货商店到便利店,再到自动售货机,O2O就在门口,商品越来越接近消费者。即使产品更昂贵,它们也可以立即消费。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接近消费者可能是一个永恒的主张;
类别:类别杀手的专业商店是大而完整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Barnes&Noble书店,10,000平方米,以及50,000多个SKU Home Depots,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有趣的是,这个纬度不是单向的。在“基本”产品上,消费者有“懒得选择”的现象,这导致渠道品牌和选定商场的机会(见段朗先前的文章)。 ;
价格低:同样的商品,当然价格越低越好。为了避免均质产品的价格战,渠道深度定制产品已成为一种趋势;
《品类杀手》语言简单,组织清晰,翻译质量相对较高(译者非常谦虚地保留了大量原文),出差基本结束。相比之下,三浦展的这个《第四消费时代》更像是一篇论文集。岛上学者使用大量的图表,案例,访谈以及深思熟虑和复杂的思维。在每个消费习惯层面的变化中,作者将从社会文化环境,人口/婚姻和分娩的年龄,消费者的心理机制,设计趋势,就业环境,甚至阶级分层等方面进行讨论。在每个级别,有时会出现几个现象和逻辑点。岛屿教育的严谨性仍然令人钦佩。
Miura Exhibition将消费者社会分为四个阶段。有趣的是,在这个时间点,它接近美国频道变化的时间。它可以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战后,到80年代,从80年代到现在的三个阶段。但是《第四消费时代》我想强调过去10年日本的新消费趋势。总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它是第一阶段,大城市中心逐渐形成,富裕阶层开始追逐大品牌;
战后30年,经济高速增长,中产阶级家庭开始购买大量电器/私家车/奢侈品,追求美国人的生活;
1975年石油危机后,经济增长放缓,贫富差距扩大,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消费,小家电和多元化品牌开始出现;
从2005年开始,老龄化和单身的比例增加,消费者开始追求简单的日本本土气质消费;
(不同消费时代的比较)
我认为第一到第三个消费时代很容易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第二个消费社会的背景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改革开放30年相比)。第三社会的转折点出现在1974年,当时经济明显放缓,经济也从高位增长(9)。 %)进入适度增长状态(4%)(类似于我今年提出的“新常态”)。从人口的角度来看,第二经济社会是一个30年的高出生率和大城市的快速集中。第三个经济社会正在经历人口增长放缓(田朝对第二个孩子完全开放,据估计很快就会鼓励生育。),东京等主要城市逐渐饱和(16年的帝国主义开始了控制人口流入)。
(东京人口在不同的消费时代,以百万计:)
不难看出,与日本相比,从宏观经济和人口的角度来看,中国应该处于从第二个消费社会到第三个消费社会的过渡时期。一些趋势非常相似。例如,在日本消费的第三个时代(1980年初)开始,单身人口的比例开始逐渐增加。消耗越大,越好,最苛刻,轻,薄,快,小。 』。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离婚率稳步上升,结婚率在13年内开始下降。未来单身人士的比例必须增加。消费也追求更加复杂的追求产品,从追逐欧洲和美国的知名品牌到相信本土品牌。
当然,中国最大的特点是庞大的消费规模和多层次的市场。虽然有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祝福,但北方一线城市的消费偏好仍然与乡镇市场的消费偏好大不相同。我认为可以粗略地假设富裕的乡镇市场正处于消费的第二个时代,而北方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正在转变为第三个消费时代。
虽然作者的着作侧重于“第四消费社会”的特征,包括日本的地方意识,地方意义,以及分享意识的兴起。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引用的“第三消费者社会”一书的这一部分。到目前为止读起来,还在叹息。最后,转录一段并向原作者致敬: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依靠经济武器一路走下去。一切都是以经济价值来判断的,否则就无法理解,也无法满足。但最近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迹象,而且很糟糕;因为事物本身的美丽是美丽的,所以牺牲一些经济价值和经济利益是没有害处的。这种简单的感觉植根于每个人和社会的心中。只有经济繁荣不能实现每个人的繁荣,以及实际的感受。现实生活唤起了人们的觉醒。“
“不要拼命地发展,这无疑是”心脏“的问题…银座的柳树枯萎了,当隅田川的鱼大量死亡时,人们会怎么想?我们对物质欲望着迷,讴歌经济发展,所以估计是否还有其他情感伤害?
“之前的旅行就像卖图片和卖明信片一样出售目的地。这样的旅行将是一个看电视的水平。旅游的乐趣在于创造它的快乐。它是发现日本并重新认识自己这个过程。……这个国家的尘土飞扬和无名的道路很可能有悠久的历史,或见证无数的故事和传说。你也可以闻到你的思想氛围,听到收获的歌曲。这些地方需要你去发现和体验。这是旅行,是重新发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