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董事长郭泰明正式签署合同并进入夏普成立一周年。在此期间,夏普的股价飙升近三倍。 4月3日,夏普的股价收于495日元。与去年正式签约红霞之前1日(2016年4月1日)的125日元收盘价相比,夏普的股价几乎翻了三倍。
夏普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司,是日本创新的代名词,曾经是液晶领域的代名词。然而,自2012年以来,夏普遭受了巨大损失。在被富士康接管一年之后,夏普的成就是光明的,但今天的夏普仍然很难。
曾是日本最创新的企业
一般人对夏普的理解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液晶电视。许多人可能不会认为我们从童年时代使用的自动铅笔是夏普创始人Hayakawa的发明。
“让我们制作别人可以模仿的产品!”这个口号是夏普创始人Hayakawa的口号。
夏普的商业信条始于1915年,遵循早川的精神,致力于发展诚意和创造力。这种企业文化使夏普能够在过去100年中实现日本的第一个甚至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
1893年,Hayakawa出生于日本关东。由于家庭人口众多,很难继续日常生活。这个家庭只会给孩子一个一岁以上的孩子。 10岁以下的Hayakawa去了一家工厂工作。 1912年,19岁的Hayakawa Deji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1915年,21岁的Hayakawa Tatsuh发明了一支名为夏普铅笔的铅笔,夏普的英文名称夏普来自此。之后,日本国内第一台收音机,国内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国内第一台彩电,第一台太阳能电池,第一款高频烹饪电子烤箱,第一款名片式超薄电子计算器,全球首发第一部带有相机功能的手机… …夏普是创新的代名词。
1959年,夏普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 1976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利用太阳能扫描市场的电子计算器。从2000年到2006年,夏普的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成为世界第一,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2001年,夏普成功推出彩色液晶电视AQUOS,占全球液晶电视市场的80%以上; 2003年,夏普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
与此同时,夏普的高端策略使其2004年推出的首款45英寸液晶电视价格高达13,000美元; 2004年,夏普的营业额为2万亿日元;在2006年和2007年,它超过3万亿日元。第一台壁挂式液晶电视于2007年上市,是一个轰动一时的世界。
曾在液晶领域叱咤风云
“夏普值得尊重的是,世界上第一条六代生产线,第一代八代生产线和第一代十代生产线(面板工厂)都来自这家公司,它总是敢于挑战极限。 ”这使其液晶电视的成本结构比同行低约20%。
在2001年至2007年的七年间,夏普通过两种主要的金吸收设备 - 液晶和太阳能获得了大量资金。令人遗憾的是,夏普在这个盛大的场合和成就中失明,未能及时实现产业变化的调整。
由于LCD的成功经验,该公司错误地认为夏普的电视将在全球销售。夏普没想到,与此同时,中国,韩国等地的公司将大力发展液晶技术,其竞争力将迅速提升。
在技术创新时代,夏普误判了全球电子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夏普只关注技术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不与同行沟通,他已经找到了客户,无法获得一个体面的未来产品计划。定价策略由总部的“价格委员会”设定。在过去,因为它专注于高端市场,所以不要关注别人的定价策略,此时,它变成了失败,而夏普经常有一个偏离市场的报价。
另一方面,夏普对客户需求的掌握程度不够高。例如,三星和友达光电等公司将尝试对面板进行标准化,并创建一个可以横向划分的市场。客户可以订购它们。夏普致力于追求与众不同。为了证明他的技术能力很强,他将创建一个只有夏普可以做的特殊面板。 “非标准”产品越多,向外部客户销售的难度就越大。
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球消费低迷。夏普投资约4000亿日元建设大阪府工厂,导致财务状况迅速恶化。
在2012年,夏普比其他人差。在2012年第一季度,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仅为5.1%,不到10年前的1/10。中国TCL(5.6%)也首次失利。
这时,三星开始追逐夏普。夏普开发的LED技术早于三星,但三星认为消费者实际上更熟悉图片的质量,并且可能更愿意将电视薄薄一些并挂在墙上。因此,三星大胆使用成本更低,LED晶粒的使用只要采用夏普直接型技术约60%的边光技术,屏幕亮度质量“打折”,并使产品更薄。最终的结果是,三星LED电视迅速占据了全球68%的市场份额并成为老板。
在连续两个财年亏损之后,夏普在2013财年实现盈利。但随后又恢复亏损,公司2014财年的净利润为2223亿日元(约合115亿元人民币)。
然而,拥有100年历史的夏普仍拥有LCD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专利,其在液晶领域的地位不言而喻。夏普独特的IGZO技术以及与苹果的紧密合作使夏普仍然具有其价值。
郭台铭入主一年来做了什么?
2016年4月,郭台明正式与夏普签订合同。 2016年8月,鸿海集团以3888亿日元(38.4亿美元)收购夏普股份的2/3。从那时起,这家拥有100年历史的日本公司已被正式置于中国的郭泰明之下。在此之后,郭泰明发起了一系列“救援”行动。
夏普合并到鸿海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回总部大楼。 2015年,遇到麻烦的夏普在大阪市和一些员工宿舍和仓库出售了总部大楼和土地,为运营筹集资金。在郭泰明的支持下,夏普回购总部大楼无疑是提高夏普老员工士气的目的和象征。
至于进入主境后鸿海失去的直接原因,郭泰明与外界分享,推翻夏普的品牌形象,一直是“高”,以及“高性价比”的新定位”。
“购买70英寸送60英寸”的大屏幕电视推广,正是富士康拯救夏普主营商业电视的一把活跃之剑。从2016年的双十一开始,夏普电视的“购买70英寸送60英寸”;在推广活动中频繁出现网上商店,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购买夏普电视,但一直纠缠在中国,这太贵了。消费者已经获得了在70英寸大屏幕电视上使用两台大屏幕电视的好处,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夏普电视在大屏幕上的市场份额。
当然,这一策略拯救了夏普,后者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最近,夏普宣布,自2016年双十一开始,夏普的互联网电视销量已经成功超过100万台。与此同时,夏普电视的零售额已经赶到了第一位。
美中不足的是,自收购夏普以来,郭泰明继续通过各种渠道攻击液晶面板市场,但郭东和夏普第十代面板厂(SDP)的合资企业去年亏损,结束了之前的连续三年盈利。
2012年,在郭泰明购买SDP 37.61%的股份后,他立即推动SDP在2013年达到60亿日元。在2014年和2015年,SDP还获得了72亿日元和43亿日元的利润,但这并不好。去年,SDP收入同比下降22%至1613亿日元,这是自郭泰明投资以来的首次亏损。
另一方面,为了扩大高端面板的生产,郭台明去年底在广州投资610亿元建设了一个10.5代的面板工业园,重点是IGZO技术。所有这些计划都是为了让SDP成为世界顶级面板供应商,瞄准中国和美国市场。出乎意料的是,SDP去年亏损,导致外界担心市场布局的变化。
不久前,夏普的手机也宣布重返中国市场。经过几年回归手机市场,市场也决定“富士康的意志”。但负责夏普手机业务的罗中生认为:“现在中国的手机产业已成为红海,但机遇仍然存在。但机会在哪里,整个手机行业正在摸索。 ”的
此外,郭泰明还试图涉足其他领域:据报道,郭泰明已获得贷款,财务担保,设备租赁和保理等本地服务的经营许可,并将参与P2P领域。
公众可以看到的是,郭泰明正在尽力“拯救”本世纪的夏普品牌。在鸿海完成注资后,资本市场经常扭转夏普的评级。 2016年8月,日本的信用评级机构R&I不仅将夏普的评级从“CCC +”升级为“B&n”,而且MSCI全球指数也宣布将再次将夏普纳入MSCI全球标准指数。这也反映了市场对富士康拯救夏普的肯定。
结论
在此前的裁员和持续亏损之后,盈利能力目前是夏普的首要任务。夏普电视冲动走高性价比路线只能是手腕自助打破,自从鸿海进入夏普,夏普手机也开始首次回归产品研发。
像诺基亚的旧手机一样,夏普也玩过爱心卡。回国当天,罗中生在他的个人微博上发了一封手写的信,这是由夏普的自动铅笔写的,代表了几个世纪的独创性。
从夏普的角度来看,其影响力仍局限于电视行业。尽管夏普已多次进入中国市场,但尚未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与夏普相比,富士康在手机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更为有限。尽管富士康是一家代工巨头,但在手机品牌和销售渠道方面并没有多大优势。手机的品牌和渠道不是一次性的努力。富士康和夏普的“冒险”可能需要更“智能”的商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