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150亿投资背后是流量的饥饿,新的零售是皇帝的新衣服?
浏览:388 时间:2020-6-18

7月18日,分众传媒发布公告。: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关联方将以约人民币150亿元的策略投资该市场。

一旦出现这个问题,许多分析师评论说这是阿里新零售业的另一个重要布局。通过线下推广观众,阿里可以获得更多线下流量,观众也可以通过与阿里合作获取数据。它不仅可以补充在线零售的闭环,还可以帮助线下零售解决难点,前景非常好。

从表面上看,这是事实,但我们将深入了解2016年提出的新零售业已经发展了两年,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突破。这个投资重点实际上并不是想象力,但它暴露了阿里的交通饥饿,无论国王是否穿新衣服,现在确实是时候反思新零售了。

零售行业正陷流量饥渴,新零售成其共同方舟

在普及互联网接入的时代,在线流量的增长已经放缓,电子商务巨头不会坐以待毙,而尚未开发的巨大线下流量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传统零售商渴望网上流量,而且没有变革的余地。此时,新零售已经成为双方的共同机会。

1)线上电商流量瓜分完毕,线下流量饥渴

根据QuestMobile在2018年上半年的第一份报告,综合电子商务行业的规模接近8亿,行业的渗透率已超过70%。虽然用户数量仍在增长,但增长率大大降低,在线流量红利明显结束。 。

电子商务用户不仅趋于饱和,而且在线零售销售增长率也逐年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在线电子商务流量已经被划分,等待它只会被市场抛弃。

与在线电子商务流量的垄断不同,线下市场仍然是一个未开发的基础,这意味着机会。离线零售具有特殊的特点,优先进入市场,选择好的网站,它具有更大的市场优势。

在线上线下零售整合的分红期,巨头想要抓住机遇,占领领土,抓住分红期,这将推动新零售业的推出。

2)传统零售遭遇困境,渴望线上流量

由于电子商务开始占领市场,传统零售业已逐渐被侵蚀。从2010年到2016年,全国数百家大型零售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一路下滑。仅在2016年,就有大量实体超过了死亡名单。

对于传统的零售业来说,过去的发展模式并未能带来太多的好处。对在线流量的渴望促使传统零售商积极寻求变革机会。

大润发已经推出了B2C在线商店Flying Cow Network,试图抓住在线流量,但它仍在亏损。在此之后,随着阿里巴巴在大润发的持股,大润发也加入了阿里的新零售布局。

新零售也是传统零售业寻找在线流量的机会。

新零售的发展已有两年,为何至今仍不温不火

根据远见产业研究所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7年,中国新的零售店交易规模仅为389.4亿元。 2017年,中国零售市场总额达到36万亿元,新增零售额仅占0.1%。

2017年12月,腾讯收购了永辉超市5%的股权。然而,永辉的市值今天已跌至696亿,下跌近一半的市值。

到目前为止,新的零售计划似乎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然不热烈。用户的感知力不强,流量也没有。

1)线上电商难以获得线下流量

阿里投资的重点之所在正是因为在线电子商务难以获得线下流量。

一方面,线下商家只能提供数据,无法为线上电商提供流量

离线商家最初销售商品,流量短缺也是他们面临的问题,更不可能为在线电子商务提供流量。

离线商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引入电子商务支付系统或推出高科技服务。例如,沃尔玛不需要排队,扫描代码可以是类似的手段。

这种可以提供给电子商务的方法是每个用户消费的记录,并且可以集成到数据中。但为在线电子商务提供流量的传统零售商无法做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1-100的过程决定难以从已有市场分得流量

无论是阿里在银泰的股权还是京东在沃尔玛的投资都是1-100的过程不是0-1。

网络电子商务可以带来突然的变化,因为它实现了从0到1和从头开始的过程。当新事物诞生时,它们必然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直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与新零售不同,传统零售业一直存在,用户习惯早已得到修复,并且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新零售只是使用互联网增加1-100。

新零售已存在两年,但从2017年起,新零售规模仅占零售总额的0.1%,可以看出新零售流量仍然很小。

2)线下零售商难以获得线上流量

在2017年11月Ali Investment投资大润发后,RT-Mart的电子商务平台RT-Mart没有得到Ali的流量资源的帮助。在此之后的一个月,它开始彻底清除第三方商家。

Feiniu.com总经理袁斌也表示,商家港暂时关闭,投资暂停。在谈到关闭的原因因为“飞牛商城和淘宝商业不谋而合”,袁斌说,“沉默期不能说”。此后,大润发仍然放弃了电子商务的道路。

自网络电子商务发展以来,不仅在线流量接近饱和,而且其在线流量分布格局及其利益格局也已基本确定。

对于电子商务,没有必要打破已经稳定的兴趣模式并将资源分配给线下零售商。例如,阿里本身就有自己的B2C平台天猫超市。阿里已经划分了每个部分的资源。淘宝主要从事C2C,天猫主要从事B2C。经过多年的经营,这种模式已经成熟。

线上流量仍然是线下零售商的渴望。

阿里投资分众传媒,有些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分众传媒拥有15年的线下业务历史,包括端到端商店,电梯电视,电梯海报和水晶电影院。覆盖超过270个城市,最终观看商店的市场份额高达98%。

阿里选择合作,无疑是想利用重点为新零售提取线下流量,但仍然无法解决很多问题。

1)分众传媒客户众多,阿里无法垄断其资源

为了在这次合作中实现双赢,一方面,阿里将从焦点获得更多的流量,另一方面,为了确保福克斯的业绩增长,那么这里的问题非常明显。

尽管Ali拥有分众传媒10.3%的股份并且是第二大股东,但分众传媒并无绝对控股权益。京东是京东和腾讯等超过5400家客户,是继淘宝之后的第二大客户,并签订了总额6.1亿元的广告合同。

Focus不可能为Ali提供所有资源,仍需要为其他客户提供服务以保证利润。阿里不能绝对垄断。

2)分众没有数据反馈,无法提供有效流量

专注于广告是一种向外界传播的曝光过程。但是,会员制度的不足使其只能处于曝光阶段,无法监控用户数和行为,无法从数据中获得反馈。

数据集成是新零售的核心。只有流量,没有流量反馈意味着Ali无法从中恢复数据,也无法获得新零售的实际流量。

3)分众业务线以线上电商为主,对线下影响力不大

Focus的长期客户是消费品和在线电子商务,其在线广告也是为了对抗在线流量。

阿里正在进行新的零售业务,福克斯想要扮演的角色是线下零售商。但是,重点放在在线授权上的效用不能带到线下,这对于想要整合线下零售资源的阿里来说没有多大意义。阿里的交通笼战必须找到另一个战场。

新零售或许并非皇帝新衣,但背后困境真实存在

回到开始,很多人都赞扬阿里对观众的投资,但似乎他们缺乏更深刻的理解而没有深入思考。

两年前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只是在听雷声,没有下雨。新零售业的低效率及其背后的交通饥饿感不难发现,但是太多人只是为了表现良好而尖叫,就像皇帝新衣服中的群众一样,缺乏独立而严肃的判断力。

阿里此次对分众传媒的投资实际上已经揭示了新零售线下流量的红灯。移动是否能够实现捕获流量的效果仍有待证明。

虽然新零售是一种趋势,但它面临的诸多困难不容忽视。通往新零售的道路并非真正畅通无阻。相反,诸如缺乏交通等实质性问题正在等待解决。